河北省2023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4-08-07 来源: 作者: 访问量:
发布人:赵文海
2024年8月5日,河北省2023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河北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赵文海就202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涉及的重点审计工作做主题发布。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河北,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灾后重建等作出重要指示,河北审计始终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河北落地落实作为首要职责,不断拓展审计广度和深度,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真正贯彻好、落到位。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2023年与京津审计机关同步开展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专项审计,推动三地建立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工作机制,推动完善医保系统,确保跨省异地就医保障待遇政策落实到位,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中彰显了审计作为。
始终以“雄安质量”“廉洁雄安”为主线
加强审计监督,查问题、找原因、提建议、助改革、促发展,重点审计了雄安新区33个重大政府投资项目,推动加快项目建设步伐,规范项目建设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项目全生命周期应用BIM技术,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在助力雄安新区拔节生长中贡献了审计力量。
把开展灾后重建和增发国债项目资金审计作为头等大事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统筹全省审计力量,采取“上审下”和“同级审”相结合方式,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资金、关键环节,促进35.04亿元资金拨付到位和规范使用,推动101个项目及时开工或完工,促进建立健全31项相关制度,在促进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顺利实施,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中体现了审计担当。
始终把盯紧看好政府“钱袋子”、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作为审计的应有之责,实施了省级财政管理、省直部门预算执行和相关市级财政收支各层级审计,有效统筹盘活财政资源,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助力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同时,持续关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通过审计促进规范资产出租出借,强化资产调剂和共享利用,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益。
始终紧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聚焦巩固脱贫攻坚、就业、教育等重点专项资金,持续强化审计监督,在推动惠民富民政策落实和保障群众权益中充分彰显审计为民情怀。
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对6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衔接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促进帮扶政策有力落实,帮扶资金规范发放,帮扶项目落地见效,帮扶资产高效使用。
助力专项资金提质增效
通过教育专项资金审计,促进教育投入“只增不减”政策有效落实,加快教育项目建设进度,规范教育专项资金管理;通过就业专项资金审计,健全5项就业工作共享协同机制,推动就业政策有效落实。
助力畜牧产品稳产保供
通过对畜牧产品稳产保供相关资金进行审计,提高生猪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政策落实覆盖面,加快无害化处理补助资金拨付到位,督促有关部门有效履职,防范降低政府储备肉质量安全隐患。
始终致力发挥审计经济运行“探头”作用,深入排查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短板弱项,“治已病”、“防未病”,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助力国企经营更安全
对部分省属企业内部控制、重大风险防控、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审计调查,有效推进国企持续优化资本资产结构,严格规范投资决策,有效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加快处置闲置不良资产,清理政府欠款,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深化国企改革提供“审计方案”。
助力金融风险早防范
通过金融企业审计,强化风险管控,规范业务经营和金融资产管理,健全风险治理体系,为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开出“审计药方”。
助力营商环境更优化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审计,聚焦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找准全省营商环境建设短板弱项,充分激发全社会发展活力,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审计推力”。
助力创新引领更强劲
实施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审计,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深化科技、人才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提供“审计思路”。
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沿着资金、项目流向监督公权力运行,充分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方面的重要作用。一年来,发现并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158件,其中,移送纪检监察机关51件,移送有关主管部门107件。在严肃财经纪律、完善国企管理,规范“微权力”、惩治“微腐败”,严防“小官大贪”、减轻基层负担等方面发挥了审计利剑作用。
认真落实“审计整改要动真格”重要要求,扎实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不断压实审计整改各方责任,着力构建“不贰过”长效机制,打造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审计整改总体格局,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截至今年6月,报告反映的1371个问题,已整改1006个,整改问题资金226.89亿元,其中,增收节支3.33亿元,促进加快资金拨付8.85亿元,盘活资金10.02亿元,健全完善制度64项,追责问责63人。
记者提问环节
河北日报记者:
去年特大暴雨洪灾后,省委、省政府将灾后重建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持续推进。请问,审计机关在助力灾后重建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李永新副厅长:
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作出专题部署,我们坚决扛起省委交付的重任,自去年8月以来,把灾后重建和增发国债项目资金跟踪审计作为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助力把资金管理好、把项目建设好、把群众利益维护好,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和增发国债项目顺利实施,着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一是在行动上出硬招。我们迅速成立机构、领导靠前指挥、省市统筹联动、创新审计方式,坚持全过程、全覆盖跟踪审计,全力推动资金使用规范高效、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各项政策落地落实。我们克服项目点多面广、环节多、周期长的实际困难,先后统筹全省1200余名审计干部,组成237个审计组开展审计。其中,灾后重建审计延伸调查了530个乡镇、1702个村(街)32943户灾民、162个水毁灾损水利工程设施;增发国债审计覆盖全省13个市(含定州、辛集)和雄安新区,涉及水利、交通、农业、市政等17个领域1114个项目。
二是在监督上动真格。我们紧盯重点资金、重点项目、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深入一线,认真开展审计。高度关注项目申报、开工、建设以及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既看实际效果,也看决策过程,坚决防止虚报冒领、损失浪费、挤占挪用。共印发工作简报42期,审计通报337期,上报审计情况14期,省领导批示33次。
三是在整改上求实效。我们始终坚持“同题共答”,监督与服务并重,强化台账管理、约谈提醒、督导检查等措施,针对共性、苗头性问题,及时下发审计通报,推动问题立审立改、即审即改,形成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迅速整改的全过程跟踪监督运行机制。两项审计问题整改率分别达到97.73%、85.6%,促进资金拨付到位,推动项目及时开工或完工,建立完善各项制度31项。目前,全省增发国债项目资金审计仍在继续推进中。
人民网记者: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重要保障。请问河北审计机关在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永新副厅长: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5月视察河北时强调,“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省委、省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河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统筹各类审计项目,把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审计监督全过程。
一是促进涉企政策精准直达。我们坚持从全省发展大局谋划和摆布审计工作,针对优化营商环境涉及面广、政策多、内容复杂的实际,在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要求所有审计项目都要密切关注优化营商环境情况。比如,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审计和财政收支等审计中,我们关注了降费减负、清退拖欠企业账款等政策落实情况。通过审计,促进涉企政策贯彻好、涉企资金使用好、涉企待遇落实好,推动“企业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企业”。
二是促进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对承德市优化政府投资环境进行专项审计调查,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提升产业转型、招商引资培育产业发展、营商环境激发产业活力、创新示范区生态环境提升等五个方面开展审计。通过审计,推动114个项目加快工程进度,风电、光伏项目开工率达到75%,出台24项制度性文件,承德高新区引进新项目36个,增加研发投入1.4亿元,有效推动了地方投资环境改善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促进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我们着眼维护企业公平竞争秩序,提升市场活力,关注招标投标“双盲”评审工作措施落实情况,促进招投标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关注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促进有关部门严格规范涉企执法,防止“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一刀切式执法、运动式执法”,推动经营主体营商环境更加公平健康有序。
新华社记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是全面深化改革。请问河北审计机关在促进改革落实方面有哪些新的思路和举措?
赵文海厅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新形势对审计提出的新要求,对标改革总目标,深入具体抓落实。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当好改革的拥护者。一是全面深入学习。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和审计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二是把握核心要义。深入领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三是注重成果转化。对标部署要求,更新思维观念,改进方式方法,提高工作质量,真正把学习贯彻成果转化为审计履职成效,以高质量的审计工作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第二,勇于担当作为,当好改革的促进派。一是促改革措施落实。始终做到党的工作重点抓什么、审计就审什么,把党中央要求贯穿审计监督全过程并转化为具体举措。透过经济问题反映政治问题,以更大力度、更强定力助力改革发展,促进党中央政令畅通。二是促改革政策协同。深入揭示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深刻分析研究背后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和制度性漏洞,精准提出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审计建议,推动形成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改革格局。三是促改革效能提升。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紧盯末端执行情况,及时反映改革推进不力、落实不到位问题,当好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谋助手,促进改革行稳致远,发挥好审计在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聚焦主责主业,当好改革的实干家。一是高标准实施审计项目。加强全流程质量控制,深化研究型审计,突出审计重点,聚焦重大改革任务,及时发现、纠正影响改革进程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典型问题,促进改革向纵深发展。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二是高水平提好审计建议。围绕推动实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把牢价值取向,聚焦审计发现的突出问题,提准审计建议,推动党中央关于改革的系统部署得到有效贯彻执行。三是高质量推进审计整改。实事求是提出整改要求,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抓实抓细整改闭环管理,健全完善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审计整改总体格局,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
(来源:河北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