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之年。经受抗疫斗争检验,未来前进道路上,在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中国的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要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就有了更加科学的依据。新形势下,围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切实履职尽责,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更好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部审计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坚持新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依法全面履行内部审计职责,做 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落实好“三个区分 开来”重要要求,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职能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聚焦关键工作强担当
一要切实开展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促进令行禁止。结合主责主业,围绕本部门本单位发展规划、战略决策、重大措施以及年度业务计划,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评价。推动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保障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关注援企稳岗、职业技能提升、重点群体就业援助等就业优先政策落实,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供给能力提升,疫情防控财政资金和捐赠款物的分配、管理、使用情况,促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推动加快国资国企改革,优化调整国有资本布局,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整体功能。
二要全面开展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促进完善组织治理。关注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存量资产和闲置资产、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关规定执行等情况,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纠正不合理不合规支出,压减低效无效支出,提高预算管理绩效。结合净利润、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营收利润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等“两利三率”经营业绩 考核 指标,关注成本费用管控、“两金”压控等目标完成情况,推动国有企业发展取得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加强信贷资金、股权出让、金融资产投资收益、设备和服务采购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审计,推动国有金融机构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三要扎实开展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审计,促进改善管理,提升效益。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组织目标和业务活动,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角度,重点对资金管理使用、职责履行情况、经营活动或者管理活动进行审计评价。创新运用审计方法,把握效益审计目标多重性和内容广泛性的特点,探索运用经济活动分析、统计测量、经济预测等现代经济管理技术和方法。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业务活动实际,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合理选择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绩效目标、行业标准、最佳实务标准等公认的评价标准,关注标准的权威性,加强与审计对象沟通,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
四要稳步开展境外机构、资产和经济活动审计,促进“走出去”战略更好实施。建立健全境外机构、境外资产和境外经济活动审计制度,合理安排境外审计项目计划,建立境外审计监督机制。加大境外投资项目决策、投资方向、资金使用、投资收益、投资风险管理等审计力度,关注境外资金管控、产权变动、居间费用、法律诉讼、招投标管理、涉税管理等重大事项,促进严把投资方向、优化资本布局、严格决策程序、规范资本运作、提高投资回报、维护资本安全,推动建立信息对称、权责对等、运行规范、风控有效的境外投资监管体系。创新境外审计模式,推动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境内外业务协同,督促境外经济活动管理部门提升管理及对外合作水平,保障境外机构健康合规运营,更好服务“走出去”战略。
五要扎实开展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审计,促进强化内部风险防控。针对业务活动和管理环节,针对涉及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的内部控制,及时全面“扫描”本部门本单位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围绕重点业务、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做好“经济体检”工作,不仅要“查病”,更要“治已病、防未病”,检查和评价组织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查找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薄弱环节,聚焦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制度性缺陷问题,促进组织实现发展战略,增加组织价值。推动建立风险导向机制,综合研判,揭示问题、预警风险、完善对策、加强监管、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服务组织发展目标,有效提升国内外复杂环境下的风险防控水平。强化层级监督,加强对全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形成本级统筹、层层落实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
六要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和反腐倡廉。根据干部管理监督需要和审计资源等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内部管理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切实聚焦经济责任,围绕领导干部管辖范围内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管理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防控重大经济风险等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进行审计。合理确定审计内容,以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管理、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情况为重点,充分考虑领导干部管理监督需要、履职特点和审计资源等因素,依规依法确定审计内容。审慎作出审计评价,按照权责一致原则,在审计查证或者认定事实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按照“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客观反映问题,准确界定责任,更好促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保护干事创业积极性。
(三)多项措施加码保障审计效能
一是健全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保障内部审计权威性。切实加强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确保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更好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推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牢固树立审计法治思维,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内部审计工作要在本部门本单位党组织、董事会或者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制度,明确报告的内容、形式、频次等,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进一 步加强内部审计重要事项的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行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分类指导,加强与同级审计机关的沟通联系,形成监督合力。
二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机制,提升内部审计成效。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深入研究体制机制性问题,更好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内部审计机构要履行好协助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督促落实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职责,探索建立分类推进、跟踪检查、定期通报制度,落实整改责任,提升整改成效。加强审计结果综合运用,明确审计结果运用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指导规范内部审计结果运用工作。加强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等内部监督机制的沟通协调,建立信息共享、结果共用、重要事项共同实施、问题整改问责共同督促落实等工作机制,增强协同效应,提升内部审计成效。
三是改革完善内部审计项目和内部审计组织方式,推进内部审计全覆盖。加强内部审计项目和内部审计组织方式统筹。在审计项目统筹方面,创新审计理念,加强统筹协调,科学合理规划,优化审计项目管理和审计资源配置,建立应审尽审机制,推进内部审计全覆 盖。积极探索融合式、嵌入式、“1+N”等审计模式,努力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在审计组织方式统筹方面,树立内部审计工作上下“一盘棋”意识,有需要有条件的部门单位可倡导本级(总部)统领、上下结合、统一组织、协同作战,更好发挥各级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合力。运用好社会审计力量,规范委托方式,合理界定委托方和受托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对外包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
四是践行科技强审理念,提升内部审计监督效能。深入践行科技强审理念,探索信息化审计路径方法,提升内部审计监督效能。建立完善信息化审计制度,健全信息化审计培训和激励机制,规范操作流程和权限,增强数据安全意识,提高信息化审计能力和水平。积极运用“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探索多维度、智能化等数据分析方法,加强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的结合,不断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多出有总体、有分析、有典型、有建议的高质量内部审计成果,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建设性作用。
五是推进内部审计规范化建设,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结合本部门本单位职责范围和业务特点,研究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建立健全审计业务管理、审计质量控制和绩效考核等内部审计管理制度,细化审计标准和操作流程,明确责任主体、权限、程序和作用发挥机制,推进内部审计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的宣传培训,促进内部审计人员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依照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履行内部审计监督权,努力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各种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
六是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建立准入标准明确、职业规划清晰、有利于职业能力提升的内部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和职业保障制度,探索形成符合内部审计发展规律的职业规范体系。加强内部审计职业培训体系的规划与建设,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人才职业发展,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加强学习和经验交流,不断增强政治能力、专业能力、宏观政策研究能力和审计信息化能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专业胜任的人才梯队,为内部审计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七是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推动内部审计更好发挥作用。审计机关将深入研究内部审计工作规律,加快形成完备的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制度体系,注重制度质量和效能评估,推动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创新方式方法,有效利用内部审计力量和成果,强化内部审计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业务培训、交流研讨等方式,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指导。采取日常监督、结合审计项目监督、专项检查等方式,对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健全情况、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情况等进行指导和监督。改进对内部审计自律组织的政策和业务指导,推动内部审计自律组织按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开展活动。探索社会审计报告核查工作机制,推动社会审计机构提升执业质量。(作者:李凤雏 审计署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司司长)
来源:《审计观察》杂志2020年第5期